白巨贵小时候什么颜色?
我第一次在荧幕上见到白嘉轩,是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白鹿原》。片中他饰演鹿兆海的父亲鹿三,一个一生忠于白家人,视忠孝节义高于自己的生命的老长工。虽然只有一段不长的银幕上的表演,但他的影象已经深深的烙在了人们的心里。而白嘉轩这个角色则是由张平扮演的。我看过小说《白鹿原》,也看过那部不太成功的电视剧《白鹿原》。读过小说,看过电视剧的有心人可能已经发现,张平扮演的那个白嘉轩和陈忠实笔下的那个白嘉轩差距甚远,倒和陈忠实本人的样子有几分相象。我曾经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后来知道张平是陕西人,我明白了。
其实张平版的白嘉轩也可以理解。从1988年发表第一篇习作算起,到1992年《白鹿原》问世,整整用了4个年头!陈忠实耗费了四年的心血写成此书,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他需要的白嘉轩,是他心中的白嘉轩。而张平饰演白嘉轩时已经年过花甲。虽然他的陕南方言,他的形象都有理由让他演白嘉轩,但一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人联想到“年轻时方圆几十里出了名的白麦客”。所以,白嘉轩在银幕上只能以一个白发老者的形象出现。
其实,在陈忠实笔下,白嘉轩这个人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一开始的刚愎自用,目无下尘到后来宅心仁厚,深明大义,他之所以能领导白鹿原人战胜鹿子霖,使白鹿原出现一个较长的“中兴”之年,和他本人的德行是分不开的。白嘉轩在陈忠实笔下的形象是成功的。但在银幕上,这种“年轻时方圆几十里出了名的白麦客”形象是无法建立起来的。而“白麦客”这种称呼是陈忠实匠心独运,花了很多笔墨点出的一个极形象,极贴切的称呼,如果在银幕上不能表现出一个“白麦客”的形象,也是一大遗憾。
一个年轻的白嘉轩能建立起来吗?能!那就是白巨贵!《白羊肚手巾红腰带》里的白嘉轩,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一个“白麦客”。一个从麦客干起,到领导白鹿原人的“领头羊”的形象,就在我眼前活生生的树立起来,陈忠实笔下“白嘉轩”的成功在银幕上得以延续。
我之所以称白巨贵为“陕西陈道明”,一来是因为他们的样貌有几分相象,二来是因为他们的演技有几分相象。我在看白巨贵所演的白嘉轩这个角色时,想到陈道明饰演的“乾隆”的角色,这种感觉是前所未有的。“乾隆”这个角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帝王,和白嘉轩这种“小人物”比起来可大得多了。陈道明把这个帝王演的活灵活现,自然亲切,已经算得上是演绎“乾隆”这个角色的极品了。白巨贵演的“白嘉轩”虽然和陈道明演的“乾隆”的“大”比起来实在是“小”得很多,但白巨贵这个“小”角色的演绎同样给人以全新的感觉,这种全新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我感到他不仅成功演绎了这个年轻人“白麦客”的角色,同时还把一个未来“领头羊”的形象也表现出来,白嘉轩的双重性格被他演绎的恰到好处。
陈道明的成功在于他把皇帝演的普通人一样。白巨贵的成功在于他把普通人演的人物一样。
陈道明使皇帝“平民化”了。白巨贵使“平民”“人物化”了。
他们给电视荧屏带来了新风,我们期望他们越演越好,也期望有更多的好作品给世人留下更精彩的“陕西陈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