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蹄有什么坏处?
牛是反刍动物,休息时三腿站立,一腿抬起,把头低垂于两前肢之间,用后肢的膝盖顶住地而休息。牛休息时,膝盖直接接触硬物易发生创伤,继发感染、患肢的蹄就不能着地负重,即为趴蹄,又叫跪蹄。趴蹄是奶牛饲养中一种常见病,主要发生在后肢,轻者会影响产奶,重者不能站立,给奶牛养殖带来很大损失。
趴蹄初期,患牛只有后肢不敢跪地和轻度的跛行,人们往往注意不到。病程继续延长,患肢就会变成悬蹄,不能负重,人们这时才注意到,但往往已经无法治疗了。
趴蹄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奶牛在热应激期间,由于不能正常卧地休息而造成。因此预防趴蹄要从改善饲养管理条件着手。
一、增大牛舍面积,增加奶牛卧地休息的场所。标准的牛床为每头牛4平方米,牛床的地面要用三合土打实,再铺15厘米的干沙子。为防止奶牛打滑,可将沙子的表面用10%火碱水喷湿,晾干后再使用。如果牛床有限,应保证高产牛的牛床面积,低产牛可适当降低标准。
二、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奶牛热应激。一是加大通风量,可开窗、开门,有条件的安装排风扇、吊帘;二是加喷淋装置,给牛喷淋凉水,降温消暑;三是增加牛的饮水量,有条件可给牛供应凉水。四是可在牛饲料中增加青绿饲料10~15公斤;五是在牛饲料中添加1.5公斤小苏打和0.2公斤氧化钾。六是晚上20时到早晨8时之间多喂,饲喂3次,少喂1次;七是在奶牛热应激期间,可在牛床内撒10%火碱水,保持床面湿润,以防奶牛因打滑造成趴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