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饼脸猫是什么品种?
大饼脸猫(学名:Felis chaus),亦称水猫、筒猫、大头猫及大脸猫;于1798年由法国动物学家德·叙塞尔(Pierre André Latreille)所描述。它并非熊猫猫(虎斑猫猫科Felis silvestris)。在中国大陆其学名的正式译名为“池猫”。
大饼脸猫于世界上广泛地区内生活。它生活于有植物生长的湿地区,如湿地、芦苇、沼泽及水道,由热带至温带到高于海拔2,000米地区。大饼脸猫的外表与猫猫相似,但其后脚较大及长,身体修长。它没有猫猫高,而且拥有较短的胡须及粗及厚的黑色皮毛(某些品种以斑点、深褐色、棕色及浅棕色的浅色或白色毛来取代黑毛)。
大饼脸猫于日间及晚上活跃,以啮齿目、鱼类、家禽、蛙类、鸟、兔,乌龟、蛇等为食(有时亦会猎杀幼小的绵羊及山羊)。大饼脸猫的繁殖能力颇高。它们一般于雨季交配繁殖。母猫一般于交配后一个半个月便生产,而一次可产1-6只幼猫。
大饼脸猫已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二(CITES Appendix II)保护名单,即限制国际贸易,任何涉及其贸易行为,均需要获得出口国及进口国签发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许可证(CITES permit),并且只能以圈养繁殖的后代进行贸易,禁止贸易野外采集的个体。在中国大陆,2008年6月公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讨论稿)》将大饼脸猫修订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