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什么时候能溜?
如果问的是“幼犬何时可以开始遛”,那么答案一定是:当它足够强壮,能够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袭时——病、虫、毒都不在话下; 如果问的是“成犬何时可以放开绳子,任其自由行动”,那么答案就相对复杂了。 因为影响狗做“自己(行为自主)”这个动作的元素很多,环境只是一个方面。 基因是决定性别的,而非外观体型。性格是与生俱来的,而非教养而成。习惯是逐渐养成的,而非一蹴而就。所以—— “当它能走的时候就可以遛了!”——显然是不对的。
首先,不同体型的犬只,运动天性的释放方式是有差别的。像大型犬比如拉布拉多、金毛,它们其实更喜欢“奔跑、跳跃、扑跃、追袭”等动作,而中小型犬则可能更偏爱“跑跳、玩耍、嗅闻、追捕”等等。
其次,对于同一类型的犬来说,先天的性格差异也会让它们的行为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同样是活泼好动的犬种,博美就更倾向于“玩”,而泰迪则更倾向于“闹”。同样是安静谨慎的犬种,比格就比较偏“动”,而巴哥则是比较偏“静”。
后天的环境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例如,刚刚提到的巴哥,原本是特别爱玩的犬种,但若是从小关在家里,没有伙伴,那它的天性就会被慢慢磨灭——变得胆小、孤僻,甚至抑郁…… 再比如说,曾经接触过雪橇犬的人们恐怕都会有这样的印象:那些雪橇犬会极其认真地盯着自己的主人看,那种眼神就像是“等待命令的士兵”一样——实际上,雪橇犬是非常贪玩的犬种,它们只是需要学会判断“哪些东西是可以玩,哪些东西是不能碰”而已。
总之,关于“狗狗的自由”这个问题,可探讨的细节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作为一个养宠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一时的方便,而不顾及到宠物一生的健康和安全。毕竟我们养的不仅是“动物”,也是“生命”,我们应该对他们负责,也应该让他们对我们的生活负责——这不仅仅是“责任”和“义务”的问题,更是“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