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水中为什么会缺氧?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哈,我们首先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来分析。 空气中大概含21%的氧,而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取决于温度、PH值和盐度。在25℃时,PH值为7.0、盐度为3.5‰的水中,溶解氧含量最大;在同样的温度下,如果将溶解氧完全饱和,需要含有8.42毫克/升的氧气。也就是说,只有当空气中的含氧量大于这个值才能满足鱼类生存的需要。 当空气湿度大的时候,由于水滴中含有丰富的氧离子,对鱼类来说反而是好事(对于水生植物则是坏事)。但是如果空气过于干燥,比如长时间烈日暴晒后的下午或者秋冬季节,高海拔地区,就存在因缺水导致鱼类发生缺氧的可能了。
我们再来看看缺氧的发生过程。鱼类的生理机能是依靠血液来运输氧气、碳氢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同时,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由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参与代谢活动。血液就相当于连接机体与周围环境的一个载体,气体在血液中不断地进行交换从而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主要是承担氧气“搬运工”的职责。其中,含铁量为29克/100毫升的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气,而对缺氧敏感的血色素蛋白只有在机体严重缺氧时才发挥作用。所以一般情况下,只有当机体处于极度缺氧的环境中,血色素蛋白才会启动,使得血液呈现黑色。
所以,无论是水中的溶氧还是呼吸作用导致的产氧,最终都要通过血液循环把氧气输送到组织细胞中发挥效用。而缺氧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由此引起的——当外界供氧不足或者体内需氧量大,而又不能及时通过血液输送足够的氧气时,就会引发缺氧。 那是不是吸足了氧气,鱼儿就不会缺氧了呢?其实未必如此。因为氧气是通过跟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实现的,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如果有有害物质积聚在血液中,使得血液无法正常运输氧气,也是会容易导致鱼体缺氧的。比如说,当水中氨氮或者亚硝酸盐过高,都会抑制血红蛋白对氧气的运送,使鱼发生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