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猫打狂犬疫苗吗?
猫咪也需要打狂犬病病毒的预防针,即我们常说的“狂犬疫苗”(与人类使用的疫苗相同)。 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动物狂犬病毒。 这是引起人和动物急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之一。 这类病毒属于RNA病毒中的反转录酶类病毒,又称为反病毒。 这类病毒的结构比较特殊,在病毒体内含有逆转录酶和整合酶两种蛋白酶。
这两种蛋白的作用是将病毒的RNA复制成cDNA,再将cDNA重新插入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完成病毒的复制过程。 病毒体内的蛋白酶还能将自身RNA进行切割,从而释放遗传信息,指导合成新的病毒蛋白质。
简单来说就是这种病毒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但如果没有了逆转载体以及整合酶这两个核心蛋白,即使有完整的核酸序列,病毒也无法进行自我繁殖。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破坏病毒的这两个核心蛋白来达到杀灭病毒的目的。 目前用于宠物犬猫等动物预防狂犬病的疫苗都是基于这一原理研发的,即把经过脱毒处理的狂犬病毒毒株接种于实验动物后,使其产生病毒抗体,然后再提取该实验动物的血清(包含抗体物质),加工制成疫苗产品,给宠物注射后,让其在体内产生特异性病毒抗体,最终起到防御作用。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疫苗的类型主要分为液体疫苗和冻干疫苗。 液体疫苗一般是由多价病原血清经浓缩、纯化,冷冻干燥而成;而冻干疫苗是将疫苗溶液直接注入冻干瓶里,所以表面有一些细微小孔。 两者的有效成分是一样的,注射进体内后都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不过有些主人会存在这样的疑惑:我的狗狗已经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是被别的狗狗咬了,还需要再注射吗? 要指出的是: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最有成效的方法。 但是,疫苗接种产生的免疫力是“长期”、“有效”和“确切”的。 也就是说,接种疫苗之后,在疫苗有效期之内,能够对潜在的病原体感染提供一定的保护。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保护作用是“避免发病”而非“完全杜绝感染”。 因为疫苗需要诱导机体产生抗体,这个过程本身有一定局限性和风险性,有可能出现抗体的水平不够,或者因为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导致疫苗失败。 另外,已有研究表明,接种过的犬体内抗体水平虽然很高,但如果接触病毒机会仍可能患狂犬病,提示接种后的抗体维持时间及抗体的水平还受到接触病毒量、种类等诸多因素影响[1]。
对于主人关心的疫苗有效期问题,根据《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提出, 人用疫苗使用后,产生的抗体水平维持在一定浓度范围,约75%左右的受种者可维持3年以上抗体阳性,超过90%的受种者可维持抗体阳性长达8年以上 [2]。 而对于动物疫苗效果的评价相对滞后,目前尚无明确的研究数据。 我建议,如果您的爱宠接种了疫苗,再次被狗咬伤,还是要及时清洗消毒伤口,并就近寻求动物医生的帮助,必要时可能需要补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