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多大开始打虫?
首先,我们要知道,体外的寄生虫主要包括蛔目(Ancylostomatidae)、绦目(Cestoda)和蠕目(Nematoda)三大类。 其中,蛔目的寄生虫又称为肠道寄生虫,主要寄生在消化道内;而绦目和蠕目的寄生虫则主要寄生在体表皮肤上。 由于体表皮肤与外界直接相通,对于体表毛发的定期清理、沐浴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保持猫生活的环境干燥清洁,定期给猫咪梳毛,清理掉毛发上的灰尘和小虫子。同时,要每天给猫咪清洗眼睛周围、嘴角周围的分泌物,及时清理掉耳道内多余的油脂,以防止寄生虫从外向内钻。 对于幼龄的猫咪来说,特别是10周以内的猫咪,体内感染的各种寄生虫,都有可能是引起腹泻、吸收不良的原因,因此需要进行驱虫治疗。 如果铲屎官不能确定猫咪体内是否有寄生虫,或是无法判断寄生虫的类型,最好先带猫咪去宠物医院做便检或血检,确诊后再进行用药治疗,这样效果更好。
如果确诊为寄生虫引起的疾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相关的驱虫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体内驱虫还是体外驱虫,都应在猫咪进食后2小时进行给药,切忌口服! 一般来讲,体内驱虫药需要空腹服下,在胃肠道里面杀死里面的寄生虫;而体外驱虫药则需要滴在猫咪的皮肤上,通过皮脂扩散到全身,杀灭皮肤表面的寄生虫。
服药后,部分寄生虫会在肠胃里死亡,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最后随粪便排出。 但是,体内的寄生虫经过药物杀灭之后,所产生的不完整的寄生虫尸骸可能仍然具有抗原性,进而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产生抗寄生虫抗体。所以,在进行体内驱虫前,应先检查一下体内有无相应的抗体存在,以免驱虫过度引发不良症状。